健身房投资的行业现状
-
谁能赚到钱
1)行业培训
学会壶铃的50种使用技巧,只需2888,三天全封闭,月赚轻松过万元!
学会体适能训练方法,只要4888!
这种宣传术语类似的太多,这些培训更多只是教你基础方法,因为他们这些健身培训的根本就不懂健身原理。
老师的作用是传道授业解惑也,他们应该教会学生怎么去思考,怎么去设计动作,而不是简单的动作,这没有意义。
国外大部分健身从业者都会拥有健身资格从业证书,同时大部分人都会有着运动科学等理论基础课程(本科)。这和国内的不同,国内多数从业都是半路出家或者初中背景。
试问,一个客户进入gym找到教练后,他们最想要的是什么?那就是服务和解决方案!服务先不说,解决方案可能很多教练都不懂!一般人进入gym多以增肌和减脂(其他再说)为主,那教练也必须通过科学的方法和经验给到他们阶段时间、训练设计、饮食安排,让用户有个知道“哦,你准备给我做什么”。多数健身房也会给到会员一张纸(在体质测试的时候),后来这张纸就很快被扔了。
很多人总是会问教练,我腹部太大了该练什么动作,其实这是不对的。因为只有拥有一份合格的健身计划后,才能解决你的问题。需要系统的给出解决方案,而不是问一点说一点。
2)器材商
这个就不用多少,很多人以为健身房很容易赚钱,就不断开店,然后打价格战。这样一来,店开得越多,器材需求必然越广。许多小店都是十来二十万能搞掂一切,那器材的水分有多大啊~在我这里跑步机均价在3W样子,国产两千多点就能拿到。对于硬件这块,国内厂商的学习能力很强,但我觉得这些器材非常需要在细节方面下功夫,如果有些发力的角度没做好,由于重量过大很容易造成损伤!
3)预售团队
这帮人一般都是一个头头带队,然后跑到新会所去做预售抽成,一般都是干一票换个地儿。把他们排在第三,因为一个城市的健身房应该是越做越窄的,因此前景有限。同时,那些高水平的老板总能搞掂这帮人吧!
4)教练团队
和预售团队类似,不过他们存在的形式我觉得对于健身行业是个健康的信号。因为有一部分健身教练他们确实有一定的水平,这样子他们可以和馆内的一些教练形成一定的竞争,造成压力,从而促进会所的业绩。当然了,也有些比较烂的人总想捞油水。
健身房行业投资的近况
1)价格战
国内健身行业发展了将近20年,爆发的年份在于03年非典那段时期,基本上开店的都能迅速赚钱。后来泡沫刺破了,市场回归正常后,一堆运营不健康的会所相继倒闭。现在也是一样,大家都知道这块蛋糕巨大无比,却又不知道该怎么进入这个游戏。于是大的小的投资都会参与进来,后来发现情况不对,至少还要保证生存吧,那怎么办——降价,打价格战,先解决目前的问题。
小会所价格战打起后,客户肯定会想在这里是搬铁,在那里也是搬铁,倒不如省点钱更好。于是退卡,入会。结果一段时间后小会所人太多,器材太差,心想算了,以后不去健身了。
有些运营着的商业店,一个月的运营成本将近100W元,结果被附近的小店打价格战,打劫走一部分用户后,于是就入不敷出了。本身他们的利润率不高,用户又被流失了,怎么办?于是跟着小店打价格战,后来呢?大家只能都做烂了。
2)预售团队
许多健身房刚开业都是靠着一波预售撑起来的——一开始以较低的价格拉来一批素质相对不高的用户,试问这怎能长久呢?同时,这也给了那帮素质一般的预售团队提供了天然的温床——捞一笔,再换个新会所,把烂摊子留给老板。
一个健康的公司应该要考虑清楚销售和服务两个部门之间的关系——过度榨取明天的资源可能会导致会所的配套跟不上等等。难道要等牌子做烂了,重新“装修”,再来预售?
3)教练水平
前面也说了增肌对教练来说非常重要,不同于减脂。对于健美人士,一般都是10个月增肌,2个月减脂(大致是这个比例,但会被其他因素影响着)。所以在练成金刚身材确实不容易。而现在许多年轻教练根本没有办法练就这样的身材,原因很简单,懒,水平差。
同时,现在流行着许多类似体适能的课程,于是一部分教练又跑去参加培训,然后自己就跑出来开工作室。没过多久又有一批工作室会暂时对一些小健身房造成冲击,随后开始敌对,看看谁的资金过硬能撑下去。
其实,优质的培训是有意义的,但过度的培育总是空虚的。教练要做的首先把自己的形象打造出来,其次要帮助会员系统、迅速地解决问题。这两者解决了,教练的水平必然不会差到哪里去。记住,多数人来健身的人并不是来享受运动带来的激情,而是需要解决某些问题的。
4)健身服务
什么是健身服务呢?
多数业内人士认为健身服务就是教练、器械、浴室之类的,其实这种想法比较狭义。传统健身行业需要改变也必须从这里开始改革。
什么是投资乘数 什么是投资组合 什么是投资基金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