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筹在我国的发展现状
-
众筹模式在2011年来到中国,一大批众筹网站相继成立并快速发展,其中绝大部分是以募捐制众筹模式出现。 这种新的募资的方式很快就引起了不少的争议。
众筹行业经过萌芽期(2011-2013年)、崛起期(2014-2015年)这两个阶段后,于2016年迎来行业前所未有的洗牌期。报告显示,众筹平台数量在2016年达到高峰,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2016年延续了2015年高峰期巨头涌入的态势,互联网巨头跨界布局众筹业务成为标配;二是汽车众筹的突然强势爆发,宛如为众筹行业打了一剂强心针。但随着行业洗牌加剧,部分玩家转型或退场,2017年众筹平台数量逐渐回落,在金融监管趋严的大势下,行业逐渐进入规范发展期。
统计显示,2017年全国众筹行业融资金额达到215.78亿元,同比2016年约下降5%,降幅较小。2017年全国股权众筹成功融资金额为142.2亿元,同比2016年减少14.4亿元,下降9%;北京地区股权众筹成功融资金额为48.3亿元,同比2016年减少3亿元,下降5%。
整体来看,2017年众筹融资金额总体呈上升趋势。年初因为春节缘故,投资额出现较大幅度的下跌,但在春节过后,投资额增速达到一个小高峰。随后融资金额缓慢下降,月融资金额基本维持在18亿元人民币左右。临近年底,受政策利好等诸多因素,融资金额再次呈现上升趋势,一度与2017年3月的高峰持平。
截止2017年12月底,全国众筹项目投资人次达2639.55万,同比下降约52%。其中回报众筹投资人次达2636万,同比下降约52%,互联网非公开股权融资投资人次达3.55万,同比下降约39%。
综合来看,在行业洗牌期阶段,良币驱逐劣币,大量平台被淘汰,优质的头部平台开始发挥作用,帮助更多创新项目。所以虽然众筹平台数量减少,但整体融资金额未出现大幅下跌。值得注意的是,受舆论大环境影响,投资人参与众筹的热度降低,众筹投资人数量锐减,目前存留下来的投资人是众筹投资的核心人群。
股权众筹从诞生之日起就承担着服务实体经济、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使命。作为连接创业者和投资人的桥梁,通过构建覆盖资产端和资金端的、良性互动的生态,实现募、投、管、退全流程的一站式服务,股权众筹及互联网股权融资平台才能真正实现低成本、低门槛、高效率的初衷。
大浪淘沙之后,2018年将是股权众筹及互联网股权融资行业“提能力、引技术、强风控、建生态”的关键一年。而行业的稳定顺畅发展,离不开政策和机制体制的保驾护航,业界期盼着着政策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