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
创投机构约你见面聊!
商业计划书报名

业绩增长停滞,通策医疗正在面临成长的烦恼

于见专栏 虞尔湖
通策医疗为在2007年至2017年期间,利润复合增长率均超过20%以上。
本文来自于微信公众号“于见专栏”(ID:yujianzhuanlan),作者:虞尔湖,投融界经授权发布。

上游吃肉,下游喝汤。很多行业都在上演着产业链利益分配不均的戏码。不过,过去10年炙手可热的口腔服务赛道,似乎是个例外,其上中下游企业都能够赚得盆满钵满。

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口腔医疗服务市场规模将达1436亿元。千亿赛道的红利之下,该赛道的通策医疗,也逐渐成长为名副其实的行业龙头。

公开数据显示,在过去需求大于供给的年代,口腔机构迎来了高速发展。通策医疗为在2007年至2017年期间,利润复合增长率均超过20%以上。不过,随着行业竞争越来越激烈,通策医疗的好日子也几乎到头了。

例如,据通策医疗近日发布的第三季度业绩公告显示,2023年前三季度营收约21.85亿元,同比增加2.1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5.12亿元,同比减少0.67%;基本每股收益1.6元,同比减少0.62%。同比微增的营收、不升反降的净利润,也足以暴露出通策医疗的焦虑。

1

营收增长停滞,市场情绪悲观

通策医疗在净利润下滑的同时,营收增长规模已连续多年呈现放缓趋势。数据显示,2017年至2019年,通策医疗营收增速分别为34.25%、31.05%、22.52%,归母净利润的增速更高,分别为59.05%、53.34%、39.44%。不过,2020年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增速分别为8.12%、5.69%,出现放缓。

更为致命的是,时隔3年后,通策医疗依然没有走出业绩增长放缓的困局。而且,相比2021年通策医疗的巅峰时期,其营收及净利润分别为27.81亿元、7.03亿元,增速分别高达33.19%、42.67%。其营收增长几乎停滞,净利润更是不增反降。

业绩增长停滞,通策医疗正在面临成长的烦恼

让投资者十分担忧的,还有通策医疗居高不下的负债率。数据显示,截至9月末,通策医疗的长期负债大幅增长592.71%至2亿元,公司称是增加银行借款所致。数据显示,长期借款从年初的2880万元三个季度增加至9月末的2亿元。这也意味着,通策医疗的客户付款积极性正在变弱,预收客户诊疗款正在大幅减少。

在业绩增长疲软的同时,通策医疗在二级资本市场也十分失意。据观察,近两年以来,通策医疗的股价整体趋势一直“向下”,截至10月25日收盘,公司股价为83.24元/股,更是跌回至四年多前的低位。而按照2021年6月25日,其高达421.99元/股的价格,跌幅超过80%。

在股市有句话:信心比黄金更重要。通策医疗的股价“跌跌不休”,一方面与其业绩增长疲软的直接性财务数据有关。另一方面,也归因于其投资者看不到通策医疗的未来。而投资者的失望情绪,表现在股价上面,就是其市值缩水,K线不断向下。

不过,据同花顺iNews的分析数据,通策医疗总体财务状况良好,当前总评分为3.89分,在所属的医疗服务行业的52家公司中排名靠前。具体而言,就是现金流、资产质量、盈利能力优秀,营运能力良好,偿债能力、成长能力一般。

只是,在行业百舸争流的激烈竞争之下,通策医疗也如同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财报数据四平八稳对于行业第一股而言,显然难言惊喜,更折射出挥之不去的焦虑。

2

行业拐点已至,通策医疗难敌竞争

暴利之下,无数企业也趋之若鹜。民营口腔企业崛起的重要标志是,国家卫健委数据显示,从2015年开始,我国民营口腔医院的数量开始超过公立口腔医院,且双方的数量差距不断拉大,民营口腔医院在口腔专科医院的数量占比逐年提升,这也带动口腔市场不断扩容。

通策医疗也是在这样的行业大潮下,抢占了头部位置,并率先登陆了资本市场。不过,行业玩家数量的增长,也让这个赛道越来越拥挤,通策医疗也在一片混战之中,陷入了增长困境。

最明显的变化是,行业各大玩家为了引流获客,大打“价格战”。尤其是在牙科行业,各种“0元种牙”、“买一送一”等的“内卷”营销活动层出不穷,严重影响了牙科企业的盈利能力。

据观察,口腔服务行业正在集体陷入“增收不增利”的困境,烧钱营销,低成本引流获客成了这类企业的“同质化”竞争。据业内媒体报道,目前国内口腔医院,仅有30%左右的头部企业盈利状况良好,大部分都徘徊在生死边缘以及长期无法盈利的惨淡经营状态。

看似炙手可热的赛道,为了这么难赚钱。答案其实也很简单。其一是随着口腔医院数量越来越多,优质牙医成了稀缺资源,更成为了这类企业最大的成本构成。其二是口腔诊所进入门槛高,行业已经是一片红海,价格战在所难免。其三便是居高不下的获客成本,让其入不敷出。

实际上,面对近年业绩增长疲软的态势,通策医疗也在尝试自救。例如,早年,通策医疗大部分的营收都局限于浙江省。对于严重依赖线下服务的口腔医院而言,扩张机构数量显然是壮大规模的最有效方式。

于是,通策医疗推出了“蒲公英计划”,重点发展浙江省的中小型牙科机构项目,而且本质是通过铺设更多医院,进一步延展通策医疗的获客能力继而抢占市场,其目标是将盈利平衡周期控制在0.5到1.5年,以满足业绩增速需求。

据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9月底,通策医疗蒲公英医院累计开业40家,实现盈利医院22家,盈亏平衡5家,共计27家在盈亏平衡线以上,13家在培育期当中。此外,通策医疗的重点工程—— “蒲公英计划”,是由省城向县市区和重点乡镇不断布局口腔终端医疗服务机构。

虽然“蒲公英计划”看似增加了通策医疗的门店数量,但是由此也可能带来了一些弊端。一方面,这种策略将会加大通策医疗对浙江省市场的依赖性。另一方面,省内扩张100家口腔医疗机构,也很可能会降低单个医疗机构的效率。

3

总院+分院模式失效,通策医疗难以走出浙江

如前文所述,通策医疗偏安一隅,是一把双刃剑。虽然看似壮大了机构数量与规模,但是实则对其营收规模的增长带来了限制。

不过实际上,通策医疗并没有放弃向省外市场扩张的野心。只是,其“总院+分院”的运营模式,尚且不够成熟,对业绩增长的帮助有多大,也尚且没有得到市场验证。

例如,媒体报道称,2015年通策医疗与中国科学院大学联合创办了国科大存济医学院,并想要将国科大存济医学院打造成向全国扩张的核心医疗平台,试图国科大存济医学院打造成像杭州口腔医院这样的“总院”,再借助“总院”的力量来向外扩张。

业绩增长停滞,通策医疗正在面临成长的烦恼

只是,在消费市场,消费者只会为品牌、口碑、服务买单。在浙江省以外并无多大影响力的国科大存济医学院,却难以与杭州口腔医院的影响力相提并论,因此存济口腔医院在武汉、重庆、西安、成都等地拓展市场都不太顺利,营收仅在1亿左右。

通策医疗遇到的挑战显而易见,目前全国各地的口腔医院,基本在当地形成了一定的客户群与品牌号召力,新品牌想要见缝插针,显然没有那么容易。

由此可见,通策医疗想要走出浙江,将会长路漫漫,而借此壮大规模,恐怕也尚需时日。

值得一提的是,通策医疗的业务范围虽然很广,几乎覆盖了牙科的所有服务,分别分为种植、正畸、儿科、修复、大综合等。但是每部分的业绩贡献却不尽相同,尤其是正畸业务,正在拖其后腿。

例如,2023年上半年,公司各业务板块的营业收入分别为2.29亿元、2.23亿元、2.43亿元、2.16亿元、3.69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2.7%、-3.9%、1%、7.8%、5.45%。其中正畸业务也是唯一一个营收出现负增长的板块。对此,平安证*研报称,正畸属于可选消费性医疗,具有更强的美学功能。而2023年可选性消费需求增速放缓,正畸业务受其影响增速下滑。

这也意味着,通策医疗的业绩,也会受行业需求的波动影响,而因为其业务布局面十分广泛,很多时候会因为某个板块的业绩表现不佳,从而出现此消彼长、相互抵消的情形。

综合来看通策医疗的布局,当前通策医疗在是否重点发力省外市场方面,陷入了一种进退两难的境地。进则收效甚微可能入不敷出,退则规模受限一直困在浙江。

4

结语

作为口腔医疗服务赛道的头部玩家,通策医疗由于入局时间早,并赶上了口腔服务行业的红利期,因此也依靠其先发优势在行业拥有了一席之地。

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行业早已是红海一片,而通策医疗又因为偏安一隅而难以施展拳脚,所以营收规模四平八稳,业绩表现也是波澜不惊。

时至今日,通策医疗想要走出浙江,又面临品牌建设、市场推广、行业竞争等重重困境。可以预见的是,通策医疗的未来发展之路,注定不会平坦。但愿这个定位精准、有一定市场沉淀的品牌,能够找到一条突破增长瓶颈、突破地域限制的路径,有朝一日也能呈现出规模效应。

本文经授权发布,不代表投融界立场。如若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通策医疗 口腔医院 医疗服务
于见专栏
45
关注
相关活动推荐
相关机构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