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咖啡机的蒸汽在7600家门店升起时,隔壁的冰淇淋正“伪装”成鸡腿和牛排——这个夏天,冰饮行业的战火已超越口味之争。
当吴彦祖优雅举起古茗咖啡杯的海报挂满全国门店,这个茶饮巨头仅用半年就将现磨咖啡覆盖到7600+家店,跻身全国咖啡门店数前五。与此同时,奈雪的茶在北上广深悄然开出30余家轻食店,一款玳玳花蟠桃冰奶竟让单店销售额暴涨290%。
而在南京老门东青砖黛瓦间,DQ的裱花师正将非遗绒花元素绘制在蛋糕上,门店开业三天就被年轻人挤满。
古茗的供应链革命:“30天鲜豆”重塑咖啡战场
古茗的跨界突袭堪称闪电战——2024年底其咖啡仅覆盖2000家门店,到今年6月已突破7600家,相当于每月新增近1000家门店。更令行业震动的是其价格策略:启动“全场咖啡8.9元”限时活动,每个工作日发放100万张免单券。
投融界研究院认为,古茗的跨界本质是供应链价值的裂变释放。
支撑这一激进扩张的,是其将茶饮供应链效能迁移至咖啡赛道的核心能力。古茗将咖啡豆从烘焙到门店使用的周期压缩至30天,远低于行业平均的45-90天。
图片源自古茗茶饮官方微博
这一“新鲜壁垒”背后是其十年打造的冷链网络:覆盖全国22个仓库、超60000立方米冷库、362辆自有物流车,实现97%门店“两日一配”。仓储物流成本仅占GMV约1%,成就了对咖啡行业的降维打击。
配合吴彦祖代言的品牌加持,古茗在下沉市场掀起咖啡普惠化浪潮。其70%门店位于二线以下城市,用“瑞士咖啡机+IIAC金奖豆+鲜奶”的组合,将精品咖啡元素带入县城街头。
健康价值重构:奈雪轻食店的突围与困局
正值十周年的奈雪,正进行一场孤注一掷的健康化转型。品牌不仅更换LOGO为融合“自然、艺术、想象”的雪花图案,更在北上广深落地30余家Green轻食店,用“一杯茶+能量碗”替代传统的“一茶一包”。
深圳前海首店开业3天销售额达12万元,多地门店单日订单超千单。健康新品成为增长引擎:霸气杨梅回归半月热销300万杯,520上新的“玳玳花蟠桃冰奶”带动单店销售额暴涨290%。
奈雪的产品创新背后是供应链的深度整合:
1.超级食材战略:墨西哥奇亚籽、武川燕麦等高蛋白食材搭配泰国香水椰。
2.“蔬果瓶”系列:羽衣甘蓝+苹果的组合每100g含3g膳食纤维。
3.HPP冷压技术:实现“1升橘汁≈24个鲜果”的极致鲜度。
图片源自奈雪的茶官方微博
转型同样也要付出代价。2024年奈雪营收同比下滑4.7%,亏损扩大至9.19亿元。其直营店占比达81%,员工成本占营收29.2%,远高于加盟模式为主的竞争对手。
投融界研究院看到,当多数品牌还在纠结糖分增减时,奈雪已通过全链路升级完成健康茶饮生态重建。但高端定位与消费降级间的错位,仍是其必须破解的生死局。
拓宽品类边界:DQ蛋糕与冰淇淋的深度融合
在南京老门东历史文化街区,DQ定制蛋糕店成为今夏餐饮业的现象级创新。门店设计融合明清建筑瓦棱元素,推出的南京限定款“扇韵”蛋糕,从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绒花中汲取灵感。
据投融界研究院观察,这不是简单的门店升级,而是品类逻辑的重构。目前,DQ有三种类型的门店在经营:作为全国主力的常规冰淇淋店、冰淇淋+汉堡热食组合店、手工定制蛋糕店。
“我加入DQ的时候,‘暴风雪’冰淇淋的销售占比为70%,如今已降至40%,而蛋糕销售占比升至20%。”CFB(DQ是CFB集团旗下品牌)集团CEO许惟抡透露。
支撑DQ实现这一转型的是中央创新厨房的“每周出新”机制。手工蛋糕采用天然乳脂冰淇淋速冻成型,动物乳脂奶油裱花,当日现做确保新鲜。“我们观察到Z世代将蛋糕视为‘日常浪漫载体’,这比节庆消费市场大得多。”许惟抡道破品类创新的底层逻辑。
从“鸡腿冰淇淋”到冻水果的认知颠覆
今夏冰淇淋市场的创新呈现两极分化:一边是伪装成鸡腿、牛排、汉堡的仿真冰淇淋,凭借强烈视觉冲击成为社交货币;另一边是整颗冷冻的芒果、柿子构成的冻水果冰淇淋,以“零添加”健康标签吸引养生青年。
便利店数据显示,仿真冰淇淋高峰期单店日售超10支,淘宝某店铺冻芒果月销超3000件。这背后是消费心理的精准捕捉:仿真款满足Z世代猎奇打卡需求,冻水果直击健康焦虑痛点。
“中国冰淇淋市场已步入高速增长、扩容的‘三高’节点。”广东省食品安全保障促进会副会长朱丹蓬指出。随着季节性消费限制被打破,全年销售周期已然形成。
投融界研究院认为,冰淇淋的健康评估边界仍需理性看待。中国农业大学范志红教授提醒:“冻水果冰淇淋蛋白质含量远低于酸奶,添加糖的产品仍需控制摄入量。”当某品牌宣称“冻芒果=健康冰淇淋”时,消费者或许需要思考:这究竟是技术创新,还是认知游戏?
冰饮战争的三个决胜维度
供应链效能正重构品类估值逻辑。古茗证明,当茶饮冷链网络承载咖啡业务时,边际成本开始递减。
健康概念需穿越盈亏平衡点。奈雪的困局揭示:当健康成为品牌基因,需配套与之适应的商业模式。
本土文化成为破卷利器。DQ扇韵蛋糕的非遗元素、蜜雪冰城在海外给雪王戴上日本头饰或韩国墨镜的IP本土化,乃至古茗用HPP冷榨果汁打造的“大橘美式”,都在证明:在高度同质化市场,文化共鸣比口味创新更具壁垒。
投融界研究院认为,未来冰饮的竞争焦点,不再是门店数量的军备竞赛,而是三种能力的深度融合。
供应链的弹性密度:能否以柔性响应支撑多品类扩张(如古茗从茶到咖啡的跨界);
健康价值的真实交付:如何平衡超级食材成本(如羽衣甘蓝零农残检测)与大众定价;
文化符号的精准转化:从非遗元素到在地水果,情绪共鸣需直击圈层身份认同。
据《2025中国城市咖啡发展报告》显示,2028年全球现制饮品市场将突破1.1万亿美元。而中国下沉市场咖啡渗透率不足一线城市1/326——这片蓝海的开拓者,必是那些用供应链压成本、用健康塑信任、用文化造归属的“三重革命者”。
Copyright © 2025 浙江投融界科技有限公司
(www.trjcn.com) 版权所有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留下街道西溪路740号7号楼301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