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
创投机构约你见面聊!
商业计划书报名

人脸烂了(上)

懂懂笔记
1. 无处不在的刷脸是否合法? 2. 相关政策已经禁止非法采集人脸信息 3. 刷脸背后的利益链是什么?

可能很多购房者都没有想到,有朝一日“买房”之前还先要“出卖”自己的脸。


近日有媒体报道,浙江多个楼盘售楼处安装了人脸识别装置,购房者看房之前先要“刷脸”登记。当问及看房为何要“刷脸”时,销售人员的解释是为了区分客户来源,分辨“自然到访客户”和“渠道客户”以便给中介结算佣金。


早在媒体集中报道看房先“刷脸”之前,已有视频UP主创作了一则题为“戴头盔看房”的短视频,讽刺售楼中心安装人脸识别摄像头,采集看房者的人脸信息。视频引发了网友的热议,更有网友调侃口罩防不住人脸识别,还是“全脸”武装更安全一些。


就当广大网友讨论无处不在的人脸识别时,天津、南京、杭州等地纷纷出台了相关政策,禁止非法采集人脸信息、禁止强制进行人脸识别。南京住房保障与房产局的一则内部文件中也显示,将会整改当地房地产商收集购房人“脸部信息”的现状。


对此人们不禁要问,为什么现在“刷脸”的状况如此泛滥,背后又隐藏着哪些不为人知的利益链?很多领域的人脸识别、人脸采集是否有据可依、有法可依?


随时实地,“丢脸”常伴


出门在外,“丢脸”的事儿随时可能发生。


除了看房要“刷脸”之外,在知乎有关人脸识别话题的讨论下,许多网友都分享了自己出门“丢脸”的经历。其中最常见的,莫过于在公共卫生间取纸前,系统先要进行人脸识别的“骚操作”。


“以前在公测用手纸都要花钱,一般三毛到五毛。买包维达要一元,现在是刷脸免费。”一位网友称,目前他去过的公共卫生间几乎都要刷脸——然后换得一包或几张手纸。


这些“刷脸”取纸的设备,往往都不是公共卫生间主管单位设置的,设备上显示的信息都是一些第三方企业。因此,有部分不愿意“要脸”的网友会选择先到附近便利店买纸再回来如厕。但也有些无所谓的路人,为了节约那几毛钱选择刷脸“换”纸。


类似“丢脸”的应用,甚至还出现在诸如景区验票、快递取件、奖品核销、小区出入等场景下。有网友甚至戏称,从出门到回家至少要“丢脸”无数次,至于不想“丢脸”的人,只能说跟不上时代的潮流,缺乏社会的“毒打”。


那么,安坐在家中,是否就能躲过无处不在的人脸识别设备,确保不“丢脸”呢?


对那些有类似想法的人,只能说草率了。“除了支付类应用、公共行政类(公安机关办证、车辆上牌等)应用,也有很多企业的APP应用要求用户进行刷脸登录。”如果说普通用户只是偶尔“丢脸”的话,那么在极客网站从事APP评测工作的张楠,可以说是“老不要脸”了。


他告诉懂懂笔记,如今内置了人脸识别、扫脸登录功能的APP、小程序有很多,甚至将人脸识别称作APP、小程序的标配功能也不为过。很多APP、小程序在登录时,除了要求用户授权微信、支付宝信息登录及手机验证码登录之外,还要求“刷脸”。


实际上,绝大部分的应用都不像支付类、行政类应用,拥有极高的安全标准和需求,很多应用只是提供资讯浏览、图片处理、活动推荐等等信息服务。


如果说公共卫生间“刷脸”取纸是为了避免浪费、快递“刷脸”取件是为了保障快件安全,那么这些普通的APP、小程序扫脸登录“想要拿到的”到底是什么?


“我问过不少开发者,都说是保障用户的隐私安全,可类似的APP(小程序)根本不含什么用户隐私信息,APP(小程序)收集人脸信息之后反而更危险吧?”张楠无奈地表示,有一部分APP、小程序的开发主体,甚至只是小微企业或者个人开发者。


一些无资质小微企业、开发者张口闭口谈保障用户隐私安全,怎么听都令人感到后脊背发凉。


其中更不为人知的是,开发一款具备人脸识别、扫脸登录功能的APP、小程序或硬件设备,实际上并不困难、门槛也不高。

本文系转载,不代表投融界立场。如若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懂懂笔记
174
关注
相关活动推荐
相关机构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