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世界里常有这样吊诡的事——一个在消费者看来并不起眼的产品或生意,却可能是世界巨头都不想割舍的“壁垒”,是一家上市企业成长的基石,是数以万计创业者争夺的赛道。
充电线,这个已经成为“空气”般存在的生活必需品,正是这种商业“吊诡”的发生地。有人靠它每年狂揽超百亿,有人靠他从草根成为准上市公司老总,“一根线”牵起一门大生意。
欧盟“封口”,苹果每年损失超百亿?
双十一来临,iPhone14价格大跳水,但近期“伤”苹果最深的却另有其人。
10月初,欧盟通过关于统一便携性电子设备充电接口的立法,要求从2024年底开始,所有手机、平板电脑、数码相机、便携式导航系统等便携智能设备新机都必须使用USB-C的充电接口。从2026年起,USB Type-C还将成为笔记本电脑充电器的标准接口。也就是说,不是USB-C充电接口的智能设备新机,从2024年底开始,就不能在欧盟售卖了。
消息一出,相较于大多使用USB-C接口的安卓厂商的坦然,采用Lightning接口的苹果一下子被推上风口浪尖,被指或将每年损失数百亿元利润。一个接口每年可以为苹果贡献数百亿嘛?答案或许不仅如此。
现在市面上在售的Lightning接口充电数据线,主要分为苹果官方自售与授权配件厂商销售两种。
苹果自售的Lightning接口充电数据线,官方售价145元/条起步,是其他厂商在售数据线价格的数倍,产品利润率可想而知。而第三方授权销售的充电数据线,淘宝价格在三四十左右,这些销售利润同样有部分会以MFI认证费的形式流入苹果“口袋”。
基于iPhone庞大的用户群体、不菲的认证费用,《每日邮报》曾估算,苹果每年通过卖Lightning接口充电线和MFI认证,可以赚到5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55.8亿元)。
也就是说,如今的苹果即使什么都不做,坐在家里每年收收充电口的认证费,就超过了小米集团年营收的十分之一。
高昂利润收入的背后,是靠的苹果对自己充电数据线拥有的垄断定价权。
充电速度慢、发热量大、可能造成设备损坏等可能造成的一系列后果,让很多人不得不放弃便宜的没有经过MFI认证的苹果充电数据线,转而使用价格高昂的正版产品。植入专用芯片的Lightning接口,是苹果充电数据线的“护城河”,让它得以和普通充电数据线区隔开来,成为“高端”商品。
低门槛创业标杆,离上市一步之遥
如果说Lightning接口的苹果充电数据线“值钱”的部分原因是依靠苹果手机品牌支撑,那牵着这条“线”另一端的绿联的故事,则会告诉你,小小的数据线也可以成为一家上市公司成长的基石。
2007年,当苹果CEO乔布斯发布iPhone系列第一代产品iPhone 2G,开启移动互联网新时代时,年仅24岁大学毕业的莆田人张清森来到深圳一家港资企业从事外贸服务,开启他的职业生涯。
受到2008年金融危机影响,外贸业务表现并不太好,但工作中的挫折并没有磨灭这个年轻人的热情,反而燃起他的斗志。
或许是闽商骨子里的善观时变、顺势有为,张清森很快结合之前的外贸工作经验以及华强北这个中国最大电子市场的优势,因地制宜,选择了从电子产品的小切口进入创业轨道,做起了门槛较低的数据线的贴牌代工生意。
智能时代的浪潮,就像汹涌的波浪席卷身处其中的每个人,它不仅给了张清森足够订单,也推动着大量的代工厂陆续成立。由于当时主要技术都来自国外,工厂之间使用的基本都是公模,差别不大的产品让代工厂们陷入低价竞争的沼泽中。为了脱离这一困境,2011年张清森决定转型尝试做自己的品牌,并于第二年,和合伙人一起成立“绿联”。
在保证质量的同时,推出不同长度的数据线,是张清森走出差异化的第一步棋。或许现在的我们早已习惯不同长度或规格的充电数据线,但在当时,这个看似很小的改变,帮助绿联打开了市场。
随后,线上布局电商、扩充多品类、提升服务……绿联一步一步走向“山峰”的同时,张清森并没有忘记继续持续打造产品特色。2013年,绿联推出排插+USB充电口设计,一下子受到了消费者的欢迎。如今,绿联离上市仅一步之遥。2022年6月初,绿联科技向深交所递交招股书,创业板IPO申请获得受理。据绿联发布的招股书显示,绿联现有境内专利736项,境外专利539项,其中发明专利12项,并多次获得国内外工业设计领域奖项,可满足消费者多样化需求。
想统一不容易,充电之战注定要走入“延长赛”
欧盟的“统一”法案,看似为“充电”的江湖一统做出了关键决策。但也有业内人士表示,充电赛道这个宛如“战国”般的乱世,不是仅仅靠统一充电口就能终结的,表象下诸多股更深的暗流,注定了整个产业会有更激烈的“延长赛”。
不管是苹果的“高端”线,还是绿联的“突围”线,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差异化。
去年9月,苹果公司的一名代表接受采访时就宣称,强制使用统一接口的监管措施,是在扼杀创新而非鼓励创新。诚然,统一接口触及了苹果重要的创新“壁垒”,但在整个市场面前,这只是千万“创新”中的一种。
在充电数据线领域,就算接口一致,充电数据线还有着不同的快充解决方案,即协议不完全相同,使用感受也不一样。
华为的SCP快充技术、OPPO的VOOC闪充技术、小米的魔改PD快充技术等,这些协议互不兼容,如果想要享受手机厂商标定快充速率,就要使用特定的原厂充电头或者线,而使用第三方产品就只能回到尴尬的5W充电功率。
“如果我用原装配套的充电头和线,手机一个小时就可以充满,但如果是其他充电头和线,就要看缘分了,有可能三四个小时,也可能更长。”薛成泽述说着他的充电经验。每个手机厂商花费大量时间、金钱研究的快充解决方案,为了让用户有更好体验的同时,也是为了让自己的产品更具有优势,或是在配件方面拓展新的增长曲线。
券商分析师表示,如果统一协议,厂商要将多年的研发成果进行开放,给其他人使用,这就涉及到要不要收费的问题。统一只能做到外观形态都使用USB-C,实际上要想达到终端厂商宣传的快速充电效果,还是得自己配备原装的配件。
绿联创始人张清森曾在采访中将自己的单个产品突围的方法称为“草根”创业:“普通创业者最可行的方式是切小口找准一个行业,花足够的精力去做重度垂直。”
但当单品的“翅膀”硬了,当品牌触及到更大的商业世界时,无论是“草根”还是“精英”,都要面对一个更未知也更不可控的未来,那时的命运有些可以自己把握,有些则要等待时代和机遇的垂青。
Copyright © 2024 浙江投融界科技有限公司
(www.trjcn.com) 版权所有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留下街道西溪路740号7号楼301室